編前語
2018年10月👃🏿,新華社、搜狐網等多家媒體以《海歸創業二十載 盡精微致廣大——訪微創醫療董事長常兆華》為題,報道了對我校校友常兆華的專訪。
常兆華簡介
常兆華👨✈️🧑💻,男👣🫎,山東淄博人👩🏿🎓🤌🏿,1963年7月生,農工黨黨員,上海微創醫療器械(集團)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,速盈平台教授🦤,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👬,全國工商聯副主席🧑🏻🤝🧑🏻,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👨🏿💼、十二屆、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🏊🏽♂️。
常兆華校友1979年至1987年在我校攻讀學士、碩士和博士學位0️⃣,師從我校“全國首屆教學名師”華澤釗教授🆑。常兆華創辦實業後一直關心支持學校的教學科研事業🫴🏼,積極與學校推進產學研合作,並捐資速盈平台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“微創勵誌創新基金”支持學校的人才培養和創新教育🏄🏽。
從1998年回國創業起,常兆華的人生就一直在和“精微”打交道:在細如發絲的支架上“挖槽”𓀜、把心臟起搏器做成手表般大小……
產品越做越細,事業越做越大🦸🏼♂️:他所創立的微創醫療👩🏻🎓,成為全球布局的高端醫療器械集團💁🏿。微創所在的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,躋身世界級的“藥谷”和“醫谷”行列🫷。
與時代同行☮️👩🏿✈️,與改革共進,與國家同心。這就是常兆華創業二十載的心路歷程🧖🏼。
【解百姓所痛🏫👨🏼🦰:每12秒有一個微創產品救治患者】
回國創業20年,常兆華經歷了很多高光時刻🤹🏿♂️:2010年微創醫療在香港上市,2014年收購國外人工關節企業👏,2017年當選全國工商聯副主席……
然而,在被問及“20年最自豪的事是什麽”時🫂,沒有絲毫停頓,常兆華說:“是微創產品給患者帶來的幫助。”
熟悉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發展的人🧑🏿🦳,能理解這句話的分量♑️。醫療器械是一門涵蓋生命科學、機械👐🏻、電子等多學科的高科技產業。常兆華回國創業的1998年,中國的醫療器械產業還相當落後,基本停留在“手術刀加止血鉗”的時代。包括心臟支架在內的器材百分之百依賴進口,價格之高令絕大多數患者望而卻步👷🏼♀️。
“當時⚂,全國每年僅有區區幾千名患者接受支架手術🍄🟫。有醫生告訴我🫅🏼,一位農村患者家屬把家裏的幾頭牛趕到醫院門口💁🏼,求醫生給親人體內放一根可以救命的支架。”常兆華說🩴,患者無助的眼神,對任何一位醫療行業工作者都是一種無聲而急迫的召喚🛗📟。
從最早的球囊導管起步,到隨後的金屬裸支架🙆🏼,再到最新的靶向洗脫支架🍄🟫,以微創為代表的國產心臟支架,一步步從跟隨者成為全球引領者。充分的市場競爭,使得支架價格大幅下降,廣大患者成為最終受益者👩🏻🦽。統計顯示,在微創成立之初🕶,國內的心臟支架手術量每年僅5000例🤹🏽♀️,到2017年已增至75萬例。
在心臟支架領域實現超越後🧑🏽🦰,微創開始向人工關節、心臟起搏器等領域拓展。如今🚴🏽♀️👩🏿,全球範圍內每12秒有一個微創產品用在患者身上,或挽救生命,或提高生活質量。
【樹行業標桿:“十五年磨一劍”造精品】
微創傷醫療是一種通過在皮膚上開一個微小切口🧏♀️,在影像引導下,將醫療器材輸送到體內病竈進行治療的現代化技術🧑🏼⚖️。
在常兆華看來,引領一個行業的發展🤘,既需要“板凳一坐十年冷”的“綿綿心勁”,也需要“十五年磨一劍”的“工匠精神”🤦。
為什麽是“十五年磨一劍”👩🏽🔧?“醫療器械行業要對生命負責👚,賺不了快錢,也不能賺快錢。”常兆華說,一項高端醫療器械產品,光研發就得八九年,再算上拿證、進院,十五年就過去了🧝🏿♀️。摒棄浮躁、甘於寂寞,是醫療器械從業者最基本的要求🤛。
以微創自主研製的第三代靶向藥物洗脫支架“火鷹”為例🧞♀️,為使藥物以點灌方式精準地擴散至血管病變區,“火鷹”支架需要在細如發絲卻極其堅硬的鈷鉻合金上均勻“挖”出近600個凹槽🔠,其難度比“發雕”還要高出不少。
由微創旗下創領心律研製的新型國產心臟起搏器🖋,從外形看和手表大小相當。但是,這麽一個小小的物件,內部是芯片以及密密麻麻的電路走線,要在患者的體內穩定工作10年之久🖥,技術復雜性可想而知。
這樣的高精尖產品,凝結著常兆華和微創醫療的夢想。20年如一日潛心研發,憑著“莫嫌海角天涯遠,但肯搖鞭有到時”的韌勁🦘,微創正在向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第一陣營進軍🌞。
【與張江共成長:攜手共建世界一流科學城】
今年年中➖,法國巴黎近郊的克拉馬爾園區內😾☛,一棟現代化的大樓掛上了“微創醫療”的銘牌。這是微創通過國際並購,在法國建立的心律管理業務總部。
過去幾年裏🦇💁🏿♀️,類似的揭牌在世界各地開展過多次📸👩👩👧👧。除了上海和巴黎⚪️,微創還在意大利的米蘭、美國的孟菲斯、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等地設立分支機構。
“微創醫療的全球化布局,非常紮實地踐行了‘一帶一路’倡議。”常兆華說,借助中國的擴大開放政策,微創逐步融入全球創新網絡,不斷提升企業的當量和體量。
無論走得多遠,微創醫療的起點都在上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內。這片當年的農田👩🏽🚀,如今正在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張江科學城🐊。微創醫療的發展👸🏻,是張江巨變的縮影。
“改革開放把荒蕪變成盛景,把莊稼地變成高科技園區⚡️。”常兆華表示🤙🏼,跟隨國家發展的足跡,未來微創將和其他創業者一起🔉,為把張江建成世界一流科學城而努力。
原載:新華網
標題:海歸創業二十載 盡精微致廣大——訪微創醫療董事長常兆華
作者:新華社記者何欣榮